一、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66020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及中职学校毕业生
修业年限:全日制脱产 三年
教育类型:高职
学历层次:大专层次
首次招生年度:1999年
二、职业面向
(一)职业领域
语文教育是面向教育领域,培养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师范类专业,其归类于教育行业中的教师职业领域,具体职业面向是小学语文教学与管理,主要就业岗位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职业代码为2-09-04-00,职业资格为教师资格证。
(二)初始就业岗位群
根据教师职业活动的本质特点和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依据《中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本专业的初始就业主要岗位是小学语文教师。
(三)发展或晋升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5-10年的锻炼,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以成长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四)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
首先根据教师职业活动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与方式、职业活动的技术原理与规范,知识体系及特点,明确小学教师职业活动所涵盖的的职业岗位及其标准,结合《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职业主要工作要求,确定这个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其次根据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素质、知识与能力构建的需求分析,确定从事教师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三、人才需求分析与专业定位
三门峡地处河南西部,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的农村学校较多,基础教育在近些年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边远地区的小学教师仍然存在较大数量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建设战略的实施,三门峡乃至河南省不少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对专业化程度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强、执教能力强的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仍有持续而稳定的需求。基于此,语文教育专业的定位是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培养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技能,具备语文教育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设计、班级活动设计及组织等能力,能够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语文教师。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技能,具备语文教育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设计、班级活动设计及组织等能力,能够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
1.基础能力:是运用基础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主要指公共素质和公共技能,包括:
①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于事业,热爱学生,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制观念,诚实守信,为人师表。
②全面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有关理论、方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③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现代体育理念,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善于与他人相处,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④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态度积极;关爱生命,具有较强的人文情怀和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方式;在职业活动中能够清晰判断、把握相关社会事物。
⑤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一定的办公技能。
⑥具有基本的职业外语应用能力。
2.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该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能力等。
专业基础知识
①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有关外国文学、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及方法体系;
②掌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及方法体系和英语读写基础;
③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方法体系;
④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原则及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
专业基本技能
①具备运用文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②能够运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范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③能够运用相关文体知识与方法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关问题进行写作技巧分析及作文指导的能力;
④能够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程序及方法,对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识字写字、小说、诗歌、说明文、散文、阅读等不同类型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的能力;
⑤能够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
⑥能够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实施班级、团队等教育活动的能力;
⑦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较好的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三笔字的能力;
⑧能够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熟练使用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
①语文教育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程序及方法,对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识字写字、小说、诗歌、说明文、散文、阅读等不同类型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实施班级、团队等教育活动的能力
②语文教学组织实施能力:能够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
3.社会能力:主要包括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能力;人文精神与素质;科学精神与素质等。
4.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必须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合格证书(NACE)或全国公共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甲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五、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教师职业对人才的要求,语文教育专业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构建并实施“教学互动·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互动·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教学存在于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的教与学互动之间,因此在学校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树立这种互动示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教学关系的理解和能力形成,学生通过教学片段模拟和见习、实习、顶岗实习进行体验、反思及提高。一方面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教给学生文学分析、历史分析、汉语规范分析的方法,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有关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分析;另一方面教师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原理程序和方法,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针对性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模拟体验。
六、教学模式及培养模式
语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具体实行“2.5+0.5”的方式,即前两年半主要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穿插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社会调查、暑期专业自主实训等校内外实践实训活动;最后半年主要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育顶岗实习。
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组织实施“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较为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基础,以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原理、程序、方法为支撑,以独立分析小学语文有关教育内容、有关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实习体验等为保障,学中有教,学是为了教,教中有学,教即是学,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专业性与师范性)的统一。
七、课程体系构建
首先,通过专业调研结果分析,明确本专业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入手确定本专业的工作领域;其次,通过对工作领域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同时结合岗位特点,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
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师范教育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平衡原则和加强师范性的发展要求,构建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分阶段专业课程体系和学训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一阶段是学习与体验阶段,对应专业课程,形成专业基本能力;第二阶段是模拟体验阶段,对应教育教学类课程,形成专业核心能力;第三阶段是实习、反思提高阶段,对应见习、实习、拓展类课程,形成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这种阶段性的课程是一种非具象的课程对应,清晰的能力提升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基本结构
1.专业课程体系说明及课程体系结构
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语文教育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学组织实施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作为课程设置的标准,按照“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形成由专业基本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构成的分阶段式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表
专业岗位能力 |
支撑能力课程 |
对应证书 |
专 业 基 本 能 力 |
1.具备运用文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处理; 2.能够运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范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处理; 3.能够运用相关文体知识与方法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关问题进行写作技巧分析及作文指导; 4.能够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实施班级、团队等教育活动; 5.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较好的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三笔字; 6.能够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熟练使用有关现代教育技术。 |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写作、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小学班队活动组织实务、现代教育技术、三笔字、简笔画、音乐、教师口语、中国传统文化 |
普通话等级证书 |
专业 核 心 能 力 |
1.能够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程序及方法,对中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识字写字、小说、诗歌、说明文、散文、阅读等不同类型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 2.能够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
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
教师资格证书 |
专业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 |
1.较强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 2.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 3.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4.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能力; 5.人文精神与素质。 |
暑期自主实践、教育见习、实习、顶岗实习,演讲与口才,现代礼仪,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诗文诵读, |
|
2.专业实践教学系统说明及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语文教育专业在充分调查教育职业领域对中小学语文教师职业素养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教育职业领域中不同岗位及岗位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将这些技能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了与分阶段专业课程体系相辅相成的,学训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这个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生手——熟手——能手”的三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按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顺序,实现相互渗透,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形成了以专业基本能力为基础,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环节,并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探究、体验,单项﹙知识点﹚训练、课程实训、综合训练等环节实现;专业综合能力主要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暑期自主社会实践等环节实现,最终完成语文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表
岗位能力 |
实训目的 |
实训项目 |
支撑课程 |
实训教学内容 |
实训要求 |
专 业 基 本 能 力 |
能够运用相关文体知识与方法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关问题进行写作技巧分析及作文指导; |
写作训练 |
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
诗歌、散文、小说,演讲词、读后感,通知、通讯、消息、公函、会议纪要、总结、简报,开闭幕词,毕业论文等训练 |
一年级30篇作文;二年级20篇书评,一篇学期论文;三年级1篇毕业论文。 |
具有正确、流利、得体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突出的口语教学能力 |
口语训练 |
现代汉语、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诗文诵读、 语言风采大赛、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大专辩论赛、说课比赛等活动 |
普通话基本语音训练、朗读、朗诵、讲故事、演讲、辩论、说课技巧训练。 |
一年级重在普通话语音、朗读、朗诵活动,二年级第一学期重在讲故事活动,第二学期重在演讲活动,三年级重在辨论及说课、评课、讲课活动。 |
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
毕业论文写作 |
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 |
搜集论文资料、撰写论文、教师指导、参加答辩 |
三年级答辩 |
专 业 核 心 能 力 |
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程序及方法,对中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识字写字、小说、诗歌、说明文、散文、阅读等不同类型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的能力;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 |
教师基本功训练 |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语文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结合专业开设课程进行教师基本功比赛 |
试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
第四、五学期进行校内试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
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 |
教师综合素质及能力训练、其他岗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地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职业的能力,为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及相关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 顶岗实习 |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小学生班队组织实务 |
听评课、讲课、班级管理、少先队辅导员等工作 |
第三、第五学期各一次教育见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由专业导师、职业导师、企业导师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
3.对基础能力模块课程、社会能力课程模块和通识课程模块内容要求的简要描述
(1).基础能力课程模块
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主要解决本专业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础能力,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为必修课,分为公共素质课程和公共技能课程。
①公共素质课程
公共素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思想政治与理论修养;道德与法律修养;学习和发展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创业和创新能力;文化艺术与社交礼仪;身心素质与健康等等社会公共必备素质。
②公共技能课程
公共技能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外国语言文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基本计算应用技能等社会公共必备技能。
(2).社会能力课程模块
社会能力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的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
(3).通识课程模块
通识课程模块侧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为主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学院提供若干门课程学生自由选择。学院通识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中国茶文化、中国玉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外国文学鉴赏、《红楼梦》研究、《道德经》赏析、化学与生活、中国象棋艺术、围棋艺术、中国园林艺术等。这类课程是专业知识和素质培养的进一步拓宽,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去向进行选择,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兴趣和特长,强化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选修3门通识课程,获取4.5学分。
八、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说明(见附表六)
九、毕业资格与要求
1.学分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138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基本能力课程29.5学分,专业能力课程65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39学分,专业技能课程23学分,专业拓展课程3学分),集中实践教学课程23学分,通识课程4.5学分(至少选3门),教学计划内学分共128分,资格证书总学分为10学分。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详见附表五)
本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合格证书(NACE)或全国公共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甲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必须获得四类证书方可毕业。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继续学习深造,语文教育专科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到本科学校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专业学习,考试科目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教育学和心理学。或者上自学本科。
十一、必要说明
(一)教学时间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总学时2270,A类课程(纯理论课)比例为3.9%,B类课程(理论+实践课)比例为76.6%,C类课程(纯实践课)比例为18.5%;计划总学时中基本能力课程比例为29.9%,专业能力课程比例为60.3%,集中实践课程比例为15.1%,社会能力课程3.5%,通识课程比例为3.9%。
(二)基本实训条件
类别 |
实训条件 |
项目 |
主要任务 |
备注 |
校内实训条件 |
语音室 |
口语训练 |
具有正确、流利、得体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突出的口语教学能力 |
已建 |
微格教室 |
教师基本功训练 |
具有说课、讲课、评课等中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
待建 |
校外实训条件 |
实训基地10个 |
教育见习、实习、顶岗实习 |
教师综合能力训练 |
已建 |
(三)专业教师任职要求
1.对本专业的专任教师的要求
(1)具有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2)具有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语文教育能力,语文教学能力,语文教科研能力,语文创新能力。
(3)承担某些课程部分或全部章节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良好。
(4)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指导毕业论文。
2.对本专业的兼职教师的要求
(1)具有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2)具有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语文教育能力,语文教学能力,语文教科研能力,语文创新能力。
(3)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又具备小学一线教学工作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教学上既能讲授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
(四)教学建议
1.教学资源配置
本专业师资队伍要在专业、年龄方面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才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各种校内、校外实训条件及校内实训设备要加强投资建设力度,才能够满足各门课程的教学及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在图书资料方面,要有丰富的文、史、哲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学生学习奠定宽厚的基础;同时还要配置语文教育专业的书籍、期刊等辅助学习资料,还包括相应的光盘、电子图书等。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互联网,可以方便师生用网络资源来学习。
2.教学组织
切实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从教学思想上转变原来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各门课程都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以知识为基础和起点,以能力为目标和终点;同时,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而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不能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而要着眼于教学效果。其次,要求学生改变中学养成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治学方法,改被动吸收知识为主动提高能力。再者,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意识,既要重视课堂专业知识教学,又把实践教学看作落实课堂专业知识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形成一个教与学的整体,向教学质量监控要效益。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目标地进行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所有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专业知识课和职业技能课考查课。考核建议采用“多元评价”考核办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要全面,兼顾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以形成性评价为辅,课堂内外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课堂讨论、读书笔记、课程小论文情况。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10%)、实践成绩(50%)、期末成绩(40%)三部分组成。
十二、各类附表
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
2. 教学周数安排表
3. 按学期开设课程进程表(含学分分配)
4. 课程结构比例表
5. 取得资格证书一览表
6.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说明